“現在村里開群眾大會時,都會將產業分紅名單和受益金額公布,每家每戶受益多少都寫得清清楚楚……”
時隔2個月,面對鎮紀委工作組的回訪,村民老李高興地說。
今年9月,蘭坪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結合全縣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工作,成立多個工作組進行入戶走訪調查。
“阿叔,你家土地流轉了多少畝?參與了村里哪些產業,享受了哪些政策?”
“不清楚,村委會要求登記的時候我都去登記了。土地流轉出去了,但有時候有錢打進來,我們也看不懂,去問村干部,但問多了村干部也不耐煩,所以我們就沒有過多追問……”走訪過程中,村民李某反映。
“村務公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,決不能擺樣子、走過場,讓群眾看得云里霧里!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查清楚。”工作組決定繼續走村入戶,與部分村民和村干部進行交談,進一步了解核實李某反映的問題。
“之前忙于脫貧攻堅具體事務,對村務公開這塊有些疏忽,偶爾存在被動應付的情況。沒有真正考慮群眾想了解哪些內容、能不能看懂,對群眾的疑問也沒有耐心解答……”村黨總支書記坦誠道,該村確實存在村務公開不及時、不透明、不徹底的問題。
“村務公開既是對村民知情權、監督權的重要保障,也是對村干部的關心和保護。村務公開不及時,老百姓便不能掌握政策和資金的去向,會導致干群矛盾不斷加劇,影響群眾對脫貧攻堅成效的認可度。”
經過工作組的耐心開導和教育,該村“兩委”認識到了錯誤,并承諾對相關問題進行立行立改。
“我們以前種玉米、洋芋,每年只有1000多塊錢的收入,還要起早貪黑、靠天吃飯,如果發生旱澇災害,可能會出現顆粒無收的現象。現在好了,土地都流轉出去了,每年租金就有大約2700元,護林員的工資每月也有800元。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。”經過整改,群眾對于村里實施了哪些項目、自己受益多少等事項都了然于心。公開公示切實提高了群眾的參與感,老百姓目睹和親身感受了實施脫貧攻堅戰略前后生活的變化。
陽光是最好的“防腐劑”。今年以來,為切實將扶貧領域“三個公開”的要求落到實處,驅散村務公開中的“迷霧”,向群眾交出明白賬、放心賬,蘭坪縣各鄉(鎮)紀委對各村“三公開”工作進行每月一通報,督促各村(社區)依托“三講三評”活動 、小組會議、入戶宣傳、張榜公示、村“小喇叭”廣播等形式,對扶貧項目建設、資金使用,低保金、養老金、公益性崗位補貼、退耕還林補助等資金發放到戶清單進行公開公示。同時,縣紀委監委成立工作組不定期進行隨機入戶調查,確保各村(社區)村務公開責任落實落細,扶貧政策宣傳到位。該縣積極做好還干部清白、讓群眾明白的工作,進一步消除干群隔閡,切實提升群眾對脫貧攻堅成效的認可度、滿意度。(甘宇 和周彪)